丹娜絲颱風橫掃西南部沿海,也有光電場受損嚴重,矗立在台灣海峽的離岸風力機組呢?經濟部能源署表示,颱風來襲時,421座離岸風力機持續發電,部分風場發電量達9成以上,不過台電表示,風速過高時,離岸風機會啟動預防性保護機制。
位於高美濕地的風力發電機組,8日持續運轉中,這次丹娜絲沿台灣海峽一路北上,7日帶來強風豪雨,陸域風機仍堅守崗位發電。
受颱風最嚴峻考驗的,還有矗立在台灣海峽的421座離岸風力機,此次颱風沒停擺,7日加上陸域風機,發電瞬時最大值達229萬瓩,占整體用電9.2%。
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表示,「所以它基本設計,它可以耐17級風,早期多半都在歐洲大陸推動,它是沒有颱風跟地震。台灣獨自發展出一條,在這個區域裡面可以耐得住我們天候條件的風機。」
台電數據顯示,離岸風力發電量最高發生在7日凌晨1時59分,合計約203.8萬瓩。
而當晚外傘頂洲氣象站測得陣風17級,有業者私下表示,颱風過後確認風機人員船舶機具無災損。不過不是風越大發越多電,離岸風場機組在相當10級風時,會啟動保護機制,專家也表示,這是為了確保安全、保護風機。
再生能源產業人士蔣大巍指出,「鎖定它,不讓它再繼續發電,不讓它再繼續運轉,這個主要是安全上的考量,角度可以去做調整的啦,所以它不會一直是逆風的狀態,去承受那個風壓。」
台電指出,離岸風機在過高風速時,會啟動預防性保護機制,降低發電或停止運轉,加上颱風登陸期間,部分風場因地形影響,形成無風環境,因此颱風期間,離岸風機發電量不一定會創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