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出口大馬AI設備年增366% 是否成中國洗產地新轉運站引議

今(2025)年1月美國出手收緊晶片出口,並把馬來西亞列入「第二類國家」,意味著部分先進晶片將受到更嚴格限制。就在此時,中國企業疑似透過新加坡取得輝達AI晶片,台灣對馬來西亞的AI設備出口也爆量增長,引發外界質疑,馬來西亞這類全球第三地市場是否淪為「洗產地」的轉運站?

美國國會報告揭露,中國新創DeepSeek取得超過6萬顆輝達AI晶片,引發外界質疑,這些晶片可能是繞道新加坡再轉進中國。

在這個敏感時刻,台灣出口到馬來西亞的AI運算設備也大幅飆升,年增率達366%,馬來西亞是否會成為中國「洗產地」的新轉運站,也引發外界關注。

在跨國企業擔任工程師的黃子豪分析,洗產地在國際上相當普遍,但如今馬來西亞政府沒有動機默許非法轉運。

黃子豪指出,「此舉不會有任何的溢出效應,不會有工業增值、不會有就業機會、也不會有很多的稅收,還必須冒上被國際制裁的風險。」

《公視》記者劉苑杉報導,「在被譽為東方矽谷的檳城工業區,其實馬來西亞也有晶片需求,近年像谷歌(Google)、亞馬遜(Amazon)都承諾要在馬來西亞設置數據中心,不過進口多少晶片?用在哪裡?外界往往難以預測。」

不只AI晶片敏感,從2018年美中貿易戰爆發以來,全球買家對中國製品的戒心不斷加強。

電子經銷商許為海表示,「我在拜登(Joe Biden)剛上任的時候就有很多庫存,我有幾家客戶說因為怕中國大陸的零組件到美國或歐洲會受到很大的阻撓,所以他們就把訂單延期,甚至有的直接講說以後不用這個,能不能改換用日本的,或是其他歐美國家的品牌。」

當美國不斷限制中國取得高階AI晶片,這條洗產地的灰色產業鏈只會更加隱密與活躍。

黃子豪進一步表示,「禁止高端的AI晶片運到中國,跟完全不運到中國,對於中國的壓迫感是完全不一樣的,肯定會迫使中國去尋找非常多合法或非法的途徑來完成這個目的。」

當高階晶片成為禁運物資,像馬來西亞這類全球第三地市場正被推上風口浪尖。可以預見的是,馬來西亞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