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啟動「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已經超過6年,其中北院正館前規劃新建玻璃入口亭,台北市文化局日前召開文資審議會,表決卻沒能通過。民間團體表示,玻璃入口亭就位在故宮正館前的階梯廣場,傳統建築全被遮住,影響故宮景觀。故宮回應,會持續精進修正,凝聚社會共識。
公視新聞記者游騐慈報導,「國立故宮博物院啟動正館修復及再利用計劃,研擬在北院正館前增設入口大廳,引發外界不同聲音。」
台北市民劉先生說道,「傳統的東西加上新的東西,所以有人感覺很突兀。」
新北市民陳先生提及,「它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是要拆,所以改新的,我覺得也可以的。」
從「新故宮計畫」的空間模擬動畫來看,將擴充1樓迎賓大廳、展示空間整修,提升公共服務系統,未來在故宮正館前的階梯廣場,研擬以玻璃入口亭設計。
負責設計的建築事務所,在上個(6)月底的文資審議會上表示,故宮主體建築結構不符合現行耐震規範,設計玻璃亭主要找回故宮中軸線入口,優化動線。對此,民間團體有不同看法。
大雙溪好土聯盟聯絡人練燕村表示,「傳統式的宮殿的建築就完全都被遮住了,就毀了故宮的景觀,它違反了《文資法》34條。」
還有民間團體建議,目前台北市捷運工程局正在興建環狀線北環段,規劃在故宮開闢Y28站出入口,建議可以和捷運局一起開發。
由於意見分歧,最後新故宮計畫在台北市文資審議會上,以4票同意、11票反對,遭到再度否決。
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黃永泰指出,「在建築語言上,由於個人的看法會略有差異,當然我們為了這個入口意象,我們願意以各種方式來跟民團以及委員會,取得最佳最好的一個共識。」
台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林舒華表示,「後續請故宮依委員審查意見,重視民眾意見重新評估再利用方案,並加強對外溝通後,再行提送修復再利用計畫。」
故宮強調,會根據文資審議會議結論,和建築規劃團隊重新檢討修正後續設計方案,廣納各界意見、凝聚共識後,再提報北市文化局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