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不少高中以下的學生騎自行車上學,不過以六都學生為例,專家發現,學生騎自行車上下學發生交通事故的件數逐年增加,建議應該從校園開始,建立類似「榮譽證」預備駕照,讓學生熟悉騎自行車可能遭遇的路況,間接減少事故發生。教育部回應,為了完備交通安全課程,已經研發高中以下學校的交通安全教育課程模組。
自行車普及,不少民眾將自行車做為交通工具,全台更有不少國小及國高中學生,因為大眾運輸不便等因素,騎自行車上學。
不過以六都學生為例,專家發現,學生騎自行車上下學發生交通事故的件數逐年增加,提出從校園開始推動類似榮譽證的預備駕照。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長陳宏益說明,「預備駕照就有點像我們小學生的榮譽卡,就代表你有接受過道路交通安全的,一個基本的講座也好,一個預習的動作,腳踏車常常會遇到的狀況,讓他做基本的操練。」
專家表示,包括日本等部分已有推行校園交通安全教育,從校園出發,可以間接減少學生自行車事故發生。像是桃園市府推動自行車安全教育,率全國之先,2009年開始要求國中生要騎自行車上學要先通過考試,除了上6小時安全教育課程,考試範圍包含課程內容,以筆試和實地測驗進行,教育學生基本交通安全規定及知識。
桃園市教育局副局長賴銀奎提及,「就是要求學生小朋友,要上6個小時的交通的一些法規,或者是一些技巧,腳踏車的一些維修技能,就是一個類似提醒的機制啦。」
學者則認為,打造學童騎乘自行車良好環境,改善設施非常關鍵,尤其應該賦予自行車清楚的交通定位,甚至設計出系統化的專用道路。
陽明交大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兼任副教授黃台生指出,「讓使用者他很清楚他騎自行車,在一個城市中間會面對到什麼東西,譬如至少你在那個變的中間,你要讓人家曉得,騎在自行車專用道上面,下面沒有自行車專用道的時候,他怎麼辦。」
對此教育部回應,為了完備交通安全課程,已經研發高中以下學校的交通安全教育課程模組,其中,國中以下學生著重學習基本的安全騎乘行為以及常見風險;高中生則著重機車、汽車的課程模組,希望從小培養交通安全意識,自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