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即將在7月9日屆滿,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聲稱已經和4到5個國家達成貿易協議,未來1週左右將會寄信告知其他國家會面臨的關稅稅率。而台美的談判進度如何?行政院經貿辦表示,雙方在互惠互利原則下逐步凝聚共識,如果有相關進度將適時對外說明。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超過180個國家祭出對等關稅措施,即便有90日的暫緩期,但眼看就快到預定期限7月9日,川普表示已經和中國、英國達成協議,但無法和每個國家一一談成,因此在未來1週左右將寄信告知其他國家在美國做生意「要付多少錢」。
經濟部長郭智輝23日時表示,「我們應該是有信心,不至於談出一個,對日本或者韓國更差的關稅。」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信心喊話,而攤開4月時川普所公布的對等關稅稅率,分別對中國、歐盟課徵34%、20%;對日本、韓國是24%、26%;台灣的稅率則是落在32%。
學者則認為,川普正積極擴大他的貿易政策工具,恐怕不宜過度樂觀。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指出,「日本跟美國是有貿易協定、韓國跟美國是有自由貿易協定,基礎本來就不一樣,我覺得我們要仔細的,就是這個232條款調查半導體的領域,這個一旦如果公布的話,稅率如果很高的話,那對台灣的殺傷力一定更勝於日韓。」
美國4月初宣布對等關稅新政後,台美4月11日進行視訊會議,5月1日在華府舉行首輪實體磋商。行政院經貿辦28日表示,持續與美方磋商及溝通,雙方在互惠互利原則下逐步凝聚共識,但現階段仍不便向外界多做說明。
經濟部長郭智輝25日提及,「現在看起來,美國要求對紅色供應鏈開始採取懲罰或者是壓制。中國把他的產品,因為關稅因素而外溢到台灣來,這外溢有兩個,第一個可能來台灣洗產地,第二個可能走私進到我們台灣的市場,我們必須要防止。」
對於暫緩關稅的期限究竟是「延長」還是「縮短」,川普沒把話說死,不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則透露,與18個重要貿易夥伴的談判有望在9月初之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