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今(26)日舉行第4次會議,定錨7月為「國家團結月」,除了漢光41號演習登場外,各縣市也會搭配進行城鎮韌性防空演習。而內政部也將發布新版的防空避難指引,內容借鑑烏克蘭與以色列經驗,重點放在空襲警報響起時,無法及時進入避難所的民眾該如何就地自保。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4次會議,定錨7月為「國家團結月」,因為漢光41號演習將登場外,也要搭配舉行城鎮韌性防空演習,中部、南部和北部依序在7月15日、16日、17日的下午1時半到3時;東部及外離島則是18日的早上10時到10時半。
總統賴清德表示,「將選定關鍵基礎設施進行實作,並在週邊行政區域開設配售站、急救站以及救濟站;同時,全國22個縣市也將同步進行防空避難與民防演練,全聯也會有門市加入。」
軍民協力合作,也首度新增在大型賣場、百貨進行避難演練,成為各界矚目焦點,讓民眾直接參與貼近生活情境的演習,提升自我保衛意識。
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完全配合中央政府一起合作,我們也希望民眾要遵守相關的《民安法》的規定。」
而內政部日前公布,將稽查容納500人以上的防空避難室設施。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已配合修改相關的公安申報表單,確保符合規定。
另外內政部也將發布新版的防空避難指引,內容借鑑烏克蘭與以色列經驗,重點放在空襲警報響起時,無法及時進入避難所的民眾該如何就地自保,建議避開門窗與外牆,躲在距爆炸源至少2道牆後方,並保持趴下、嘴巴微張,減少衝擊傷害。
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新版的防空避難指引預計在6月底的時候發布,基本原則是,避難位置是地下優於地上、室內優於室外、避開門窗與外牆、遠離易碎物品。」
國防院國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員沈明室指出,「現在都是精準導引,恐怕是很難有比較大的緩衝時間去預防。這次的指引就參考這2次戰爭的實際案例,我覺得是很有啟發性和意義。」
學者指出,烏俄戰爭與以哈衝突中都可以看到飛彈精準打擊的趨勢,也大幅壓縮預警時間,因此讓民眾具備在警報響起後,快速找到適合場所避難的知識,變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