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海洋科學院添AI機器人幫手 可定期、準確調查珊瑚白化情形

為了更了解大堡礁珊瑚大規模白化的狀況,澳洲海洋科學院引進AI機器人協助探測工作,過去傳統上這項工作通常由潛水員來進行,但能前往的地方與深度有限,現在有了「Hydrus」的無人水下機器人的協助,可以在3000公尺深的海底,在9公里的方圓內工作3小時,未來能進行更準確、更定期的調查。

為了更加了解大堡礁珊瑚大規模白化的狀況,澳洲海洋科學院引進AI機器人來幫助探測,傳統上這項工作通常是由潛水員來進行,但能前往的地方與深度有限,不過現在在「Hydrus」無人水下機器人的協助下,未來能進行更準確、更定期的調查。

亞歷克麥格雷戈教授(Alec McGregor)指出,「如果沒有數據,保護和監測珊瑚礁將極為困難,而這樣的數據有助於指導保護工作。透過Hydrus,可以每6到12個月觀察一次珊瑚礁,了解保育工作如何改變,或是影響珊瑚的健康。」

「Hydrus」完全自主運行,不用網路或GPS,可以在3000公尺深的海底,在9公里的方圓內工作3小時,除了可以同步分析拍攝到的4K影像,還配備了聲波數據機、前視聲納和AI導航。

澳洲海洋科學院也利用機器人建立珊瑚礁的3D地圖,來監測珊瑚礁細微的變化,包括生長和退化。

海洋專家克勞迪奧·德爾·德奧表示,「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工具,透過3D模型,我們可以測量海床的粗糙度,這通常被用作衡量複雜性的指標。」

大堡礁沿著澳洲東北海岸綿延2300公里,從1998年以來已經發生了6次局部白化事件,主因是海水變暖,而在歷經數個月的新高氣溫後,科學家預計今(2025)年會有更多的珊瑚出現白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