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施凱爾說:「移民管理非常重要,沒有這些規則,英國將變成陌生人之島。」
施凱爾的演說,被視為是近年英國政府對移民最嚴厲的言詞。英國政府大刀闊斧,主因是這2年移民人數完全失控,在2023年達歷史新高,直逼百萬關卡。
探究主因,醫護人力與留學生和其依親家屬為主要來源,反映著英國醫護人力短缺和大學機構財政不足的問題。新政策反映,社會對移民的焦慮已經凌駕這兩大產業的實際需求。最受關注的變動是將永久居留的申請資格,由居留5年延長至10年。
香港移民Louisa表示,「覺得政策都可能隨時再改變,可能再等一段時間,看這個政策確定下來是什麼狀況。」
Louisa是持有BN(O)簽證的香港人,目前定居於倫敦南部有「韓國城」之稱的新墨爾登(New Malden),她密切關注新政策是否會擴大適用至包括港人在內的既有簽證持有者。
此外,英國政府也預告將提高移民的英語能力要求,以促進社區融合。對此,她正積極參加英語課程,並對政策採取正面態度。
這個要求是合理的嗎?香港移民Louisa認為,「我不只是要跟自己群體溝通,還可以去跟當地人買個東西,都起碼要能跟人家溝通。」
來自台灣的Tina剛取得碩士學位,目前持有為期2年的畢業生簽證,並剛找到一份實習工作。然後,新政策下,未來的畢業生簽證將縮短到18個月。
英國碩士畢業生Tina透露,「第一個是最主要是,在英國找工作真的很難找,我自己本人是找了半年以上才找到,也不是完全永久正職的缺,所以我覺得絕對會影響留學生的留下來,或是要不要來留學的意願。」
移民政策的轉變,不只是一紙法規,更牽動著成千上萬人的人生選擇,與英國未來的國際競爭力。
公視國際記者洪雅芳報導,「很多英國評論家認為,英國極右派改革黨在5月初贏得地方選舉,這也是促使工黨政府要加快腳步反映民意的主要關鍵,這也顯見反移民之風,已經吹向了大西洋的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