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的環評會議,日前因為民眾無法進入會場的旁聽席,爆發衝突。環保團體不滿環境部聲稱因為先前的四接環評遭到干擾,因此改變發言方式的說詞,今(26)日到立院外抗議,要求環境部改正。對環境部長彭啟明強調,以前就是規定民眾發言時間是3分鐘,可以現場發言等方式表達,開發單位也必須回應,強調民眾權益並沒有受損。
喊著口號,要求環境部改正不讓民眾進入環評會議會場旁聽席的作法,不然要訴請立委持續凍結環境部預算。
環團指出,日前的環評會議民眾無法進入會場的旁聽席,被要求到隔壁會議室看直播,無法全程參與,爆發衝突。環境部聲稱,是因先前四接環評遭到干擾,改變發言方式,環團痛批公民參與開倒車。
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指出,「我認為這個嚴重壓縮人民的權利,一定要要求立法院要去糾正,要去糾正環境部這個戒嚴式的環評審查。」
環境部長彭啓明回應,「因為過去發生四接這種抗議的事情,所以我們非常遺憾,環評委員有希望我們能夠針對這種制度做一些改進,都是經過委員的討論之後試行,所以5個同時在會場,然後一進一出的方式,同時旁邊兩間的會議室也都可以即時看到會議直播。」
環團不滿環境部有如限縮公民參與的作法,而立院衛環委員會處理環境部的預算解凍案,民眾黨立委關心環團要求環評會議公民參與不能縮水。
國民黨立委則針對核電歸零後,台電近期啟動興達、大林電廠加大火力發電,批評是火力全開,讓空汙加劇。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提問,「請大家少用『用肺發電』的這個詞,其實高雄人也會想問你,如果不是用肺發電,請問你現在覺得如何解讀?現在我們是用什麼發電呢?」
彭啓明說明,「我們能夠希望那個用電,用煤發電能夠越少越好,但是其實各種空污的減量也要一起來做啦,那是整個國家的平均不是說一個站,我當然知道高雄的確PM2.5平均還有到15左右,所以其實我也知道這個問題。」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在洞察AI趨勢峰會提到各種能源都需要,喊話政府應投資核能,能源不應該被污名化。彭啟明表示,政府從未放棄任何能源,不過必須考量台灣有地震、斷層這些特殊的地理條件,也還沒有辦法妥善處理核廢料,必須取得大眾的共識,也期待有更安全、更保障的新能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