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就任延續蔡英文國防戰略 提國防預算達GDP 3%

總統賴清德接棒前總統蔡英文,延續蔡英文的國防政策,國防戰略維持「防衛固守、重層嚇阻」。就任1週年,就面臨中共就對台發動3次大型軍演,國防部長顧立雄祭出「立即備戰操演」反制共軍威脅;賴總統更喊出將中共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國防預算要達到GDP 3%,用來增加對美採購。而蔡英文任內,最重要的國防政策之一潛艦國造海鯤號,現在面臨進度延宕,為賴政府國防自主再添壓力,也考驗海軍、台船如何度過難關?

總統賴清德去(2024)年520就任,接棒前總統蔡英文,在國防戰略上延續「防衛固守、重層嚇阻」。針對蔡英文的2大重要軍事改革,恢復1年期義務役以及14天新制教召,賴總統也指示國軍在這基礎下,持續厚植部隊實力。

台海情勢嚴峻,賴總統上任1週年,共軍已經對台發動3次大型軍演,先是反制賴總統去年520就職演說,展開聯合利劍2024A演習,更在雙十國慶演說後,執行聯合利劍2024B演習,恫嚇意味濃厚。

總統賴清德3月13日說:「這樣的中國,已是我國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

面對中共不斷滲透,賴總統首度將中共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共軍隨即展開第3次軍演,今(2025)年4月執行海峽雷霆2025A操演,中共航艦山東號現蹤台海,升高印太區域局勢緊張。

顧立雄接任防長在反制共軍軍演祭出「立即備戰操演」,透過減法思維,強化實戰訓練。賴總統也做出重大決定,不只幫國軍加薪,基層作戰部隊每月最高加薪1萬2千元,國防預算也要大幅提高。

總統賴清德2月14日說:「我們國防預算約佔我們GDP的2.5%,那我們先以3%為目標。」

蔡英文任內最後一次的國防預算突破6000億元門檻,賴總統第1年增加到6470億,若提高國防預算佔GDP 3%,明(2026)年有望達到8100億元。

陸海空三軍列出採購清單,向川普2.0政府積極爭取,傳出包括M109A7自走砲、E-2D預警機、MH-60R反潛直升機,提升我方的不對稱戰力。

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委任副研究員揭仲表示,「目前國軍陸軍的砲兵,其實是三軍主要武器系統裡面相對最落後的一環,等到共軍的砲兵上岸,那我們現存的砲兵等於是完全處於一個被制壓的狀況。」

賴總統加大對美軍購力道,不過蔡英文時期向美採購的岸置魚叉反艦飛彈,首批2024年才抵台,首架F-16V延到2025年3月出廠,美國對台軍售延宕,為國軍戰力整建埋下不安定因素。

至於橫跨蔡英文、賴清德政府的國機國造,勇鷹高教機66架的生產進度步入尾聲,漢翔今(2025)年目標交18架,明年最後3架;但潛艦國造海鯤號在蔡英文卸任前、賴清德上任後,持續進行泊港測試,但關鍵戰力卻進度延宕,4月海測跳票,海軍再改口,目標9月30日前完成海測,也讓台船11月交艦的壓力越來越大。

《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陳國銘指出,「自己的能力不夠的話,不妨現階段趕緊再去找海外的專家來做會商。」

面對外有共軍不放棄武力犯台壓力,內部有軍購延宕、國艦國造隱憂,賴總統持續提升自我防衛能力,包括提升國家防衛韌性。總統府主導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結合中央、地方,跨部會合作,對外則強化與美國在內等友好國家合作、共築防線,定調台灣備戰不求戰,維護台海和平。 

總統賴清德去年8月22日說:「以備戰來達到避戰,用實力來求得台海的和平穩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