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酪梨減產逾25% 農業部納天然災害救助

台南市種植的酪梨受到低溫及降雨影響,著果率不佳,後經過台南農改場、農糧署南區分署、台南市農業局等相關單位會勘後,減產逾25%確認已達天然災害救助標準,近期公告全市為酪梨天然災害救助區域。

農民表示,「這株去(2024)年包3000顆,現在看有沒有30顆。」

原本現在該結實纍纍的酪梨,果實卻是非常稀疏,酪梨農也只能趕緊把剩下的小酪梨套上袋子,走到另一區看,授粉不良落果或開空包彈更嚴重,樹上連一顆都沒有。台南大內的酪梨受到3月低溫以及4月降雨影響,著果率不佳,原本每株酪梨樹平均可生產200顆以上,但今(2025)年只剩約20顆,等於做白工。酪梨農種了幾十年,沒見過這麼慘的狀況。

大內酪梨農林昆叡指出,「早晚溫差太大,有早上10度,到了中午30幾度。過去這時候整片都是白茫茫,現在收不到2成,約1成多。」

台南酪梨種植面積約680公頃是全國最多,主要產地有大內、官田、麻豆等地,近期受到極端氣候影響減產約25%。為此有民代邀集相關單位會勘,相關單位認為損害程度在25%到30%,已達天然災害救助標準。

台南市農業局農務科長許文耀說明,「發現今年的酪梨受損太過嚴重,已達到天然災害救助標準,我們也會將公告送去農糧署,希望農糧署可以公告。」

今年酪梨減產災情從屏東開始,去年這個時間酪梨拍賣均價為每公斤220元,但現在拍賣均價已經飆破300元。農業部現勘發現早生種、中生種、晚生種酪梨狀況結果率都不佳,因此近期就會公告全市納入天然災害救助,希望將農民損失降到最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