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小海龜纏繞魚線死亡 農業處籲廢棄魚網應落實回收

台東知名景點三仙台,被捕捉到一具海龜屍體躺在水池中,頸部、四肢都纏著釣線。不過海保署表示,這支海龜應該死後才遭到廢棄釣具纏繞,但也呼籲,刺網漁業漁具不僅要實名制,也應該落實回收,否則將吃上最高15萬元的罰鍰。

台東知名觀光景點三仙台一直是遊客的打卡聖地,但在合歡洞旁的水池中,卻出現一隻長50公分、寬35公分的綠蠵龜,一動也不動、明顯死亡。

海保署人員表示,「應該有1週了。」

綠蠵龜不只頸部明顯纏繞魚線,就連四肢也有纏繞的跡象,岸巡人員以及海保署人員趕到現場,不過因為早已腐敗,最後只好將牠就地掩埋。

海保署海洋生物保育組第一科科長莊士鋒表示,「我們初步推估,牠可能是在死亡之後,在海上漂流的過程中,遭到廢棄漁具的纏繞,而且東部海域因為鄰近海龜重要的洄游路徑,所以偶爾牠在短期內會有因為季風、颱風,或是洋流的影響,而有多起通報的情形。」

根據海保署統計,2024年全台有325隻海龜通報擱淺,其中237隻死亡,而台東縣就佔了52隻。

進一步分析原因,雖然岸際擱淺佔65%,廢棄魚網纏繞只佔4%,但台東縣農業處提醒,廢棄的刺網漁具不僅不能丟棄海洋,也必須實名制,否則將吃上罰單。

台東縣農業處漁業畜產科長陳登裕強調,「漁船沒法攜回刺網漁業漁具,那他必須要通報,如果沒有通報的話,會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台灣海洋大學名譽教授程一駿指出,「通常海龜會避開魚線,會被魚線纏繞通常就是很衰弱的時候,或是很飢餓的時候,就會就跟人一樣,你如果說在街上亂吃東西,那就很容易生病死亡,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海廢。」

專家表示,大多數擱淺海龜的主要死因,其實難以直接證明跟人為有關,主要是因為發現時,通常屍體已腐爛多時、無法解剖,但也呼籲保護海龜能從「避免亂丟垃圾、降低海洋污染」做起,還給海龜更友善的生活環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