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核電廠反應爐爆炸是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子事故,今(2025)年39週年,日前烏克蘭當局指出,今年2月俄羅斯以無人機攻擊,導致防止輻射外洩的石棺受損,目前還在評估如何修復。另一方面,電廠內則布滿太陽光電板,官方有意在這片禁區發展再生能源。
核電廠人員緊急將混凝土灌入4號反應爐,想防止爐心熔毀。蘇聯時期興建的車諾比核電廠,39年前4月26日爆炸,釀成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子事故,污染廣大面積,影響超過900萬人。
為防止輻射外洩,後來建置俗稱石棺的設施,屋頂卻破了大洞,是2月中俄羅斯無人機攻擊導致。
烏克蘭生態部長赫林丘克(Svitlana Hrynchuk)表示,「我們當然要修復它,確保不會洩漏,因為確保核能與輻射安全是主要任務。」
本(4)月12日,烏克蘭當局開放媒體進入拍攝,表示石棺有待修復,廠區內也可見太陽光電板,用來供應電廠及廢料貯存設施用電,對於電廠與周遭的大面積禁區,當局希望能推動成「復原區」。
赫林丘克表示,「這裡適合發展再生能源計畫。」
面對近日在野黨提核電延役修法、核三重啟公投,國內反核團體則呼籲不能遺忘核災帶來的浩劫。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謝志誠認為,「台灣一個小小的島嶼,事實上是經不起任何一次核能事故,對有核能發電的國家來說,應該是當成一個很深刻的教訓。」
戰爭尚未落幕,烏克蘭境內最大的札波羅熱核電廠,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表示,情勢持續緊張,6部機組的外電隨時有斷電危險,廠內過去1週持續聽到槍聲與爆炸聲,軍事活動威脅安全,IAEA坦言,防止核能意外事故發生的任務尚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