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基金會今(25)日公布「兒少數位足跡調查」,發現逾8成兒少會使用社群媒體,但近半數不曾聽過「數位足跡」,並認為可在網路上公開自己的照片、姓名等個資,且只要刪除貼文就不會留下紀錄。諮商心理師建議,家長應主動關心孩子使用網路情況,建立社群使用規範,以免孩童受騙。
家扶基金會25日公布「兒少數位足跡調查」,在8630份針對9到18歲兒少的問卷中發現,逾8成兒少已經會使用社群媒體,但卻有近半數不曾聽過「數位足跡」,也不了解社群與網路平台的隱私設定,更有不少人認為可在網路上公開自己的照片、姓名和生日等個資。
根據媒體素養教育資源網,「數位足跡」是指任何人在網路上瀏覽、搜尋、按讚、留言等行為都可能受到數位科技追蹤與記錄。
家扶引用警政署統計指出,近5年網路犯罪數成長逾3倍,兒少受害人數也持續增加。家扶實際分享受害兒少案例指出,曾有兒少因向陌生網友透露學校與住處,後續便遭到騷擾;另外也有詐團盜用兒少在IG上po出的制服照,製作假帳號進行詐騙。
調查也發現,部分兒少即使發現自己遭人冒用照片或被辦假帳號,也不會採取任何行動,甚至以為刪除貼文就不會留下紀錄。
而在與家長互動方面,近4成兒少的家長從未與孩子討論網路使用與安全話題。諮商心理師王雅涵即呼籲,家長應主動與孩子建立社群使用規範,透過分享經驗與時事等方式,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網路觀念;此外也應避免在孩童遭遇問題時,使用批評口吻等負面態度教導,以免造成日後孩子不敢開口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