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行動蔓延至各大專校院,許多學生在校園內設立連署攤位,遭質疑政治進入校園。對此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學校應該謹守校園中立的態度,禁止把學校場地借給政黨從事相關活動,但學生言論自由、校園民主化是台灣高等教育最珍貴的資產,學生在校園擺攤予以尊重。
大罷免燒進校園,各地大學生也紛紛發起校園倡議行動,近期包括政大、清大等多所學校都出現罷免書的連署站,遭外界質疑政治之手伸進校園。
對此,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學校應該謹守校園中立的態度,禁止把學校場地借給政黨從事相關活動。
不過鄭英耀指出,「學生的言論、校園民主化、校園的自由民主是台灣高等教育最珍貴的一個資產,公民活動上,我們應該給予尊重。」
對於學生是否能在校內討論政黨問題,鄭英耀表示,在不影響他人、涉及詆毀或影響公共安全的情況下,言論自由及具有公民意識的表現都應該給予尊重,至於來自校方的政黨活動就是被禁止的。
中選會也回應,《選罷法》規範辦事處非連署站點,校園連署站點非選務機關所掌範疇,不予評論。
鄭英耀說明,「在表達許多公民的一些態度的時候,我看每一個政黨都有,我想這個部分我們可以尊重,因為它並不是任何政黨的一些活動。」
民進黨立委林宜謹指出,北一女教師區桂芝被檢舉在課堂說台灣是中國的,她也接到有國小學生家長反映,導師告訴孩子「我們是中國人」,擔心孩子認知受到影響。
民進黨立委林宜瑾提問,「會有什麼新的措施,來強化台灣學生的風險跟國安意識?」
教育部長鄭英耀回應,「我們現在透過這些學科的一個輔導團的老師,能夠編撰一些包括國家認同 ,怎麼樣去識讀中國的許多威脅 ,包括國際的情勢,我們希望這個教材在今年的暑假之前會開發出來。」
鄭英耀表示,個人對文化可以有偏好,但教育要中立,教育工作者的言論自由應在《教育基本法》框架中;教育部將透過學科輔導團編纂識讀中國威脅的教材,預計今(2025)年暑假開發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