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強震曼谷有感 泰國專家:盆地與地質濕軟影響

緬甸泰國大地震第4天,各國學者持續關注斷層變化。公視新聞團隊採訪來自泰國的國家地震中心主任,他分析這次緬甸強震對泰國曼谷影響大,主要是因為曼谷地質濕軟和盆地地形有關,並推估未來餘震可能會長達1年。另外,國內學者陳文山也從斷層的走勢推斷,地表可能會出現1條又長又寬的破裂面,長度以公尺為單位計算。

緬甸大地震第4天,影響持續擴大,各界學者看法幾乎一致,這起地震源於緬甸中部的實階斷層活動,不過強震震央位於緬甸實皆省,但1000公里之外的泰國曼谷卻明顯有感,來自泰國的國家地震中心主任給出解答。

泰國國家地震中心主任Prof. Pennung Warnitchai指出,「因為曼谷還有週邊城市是盆地,地質比較軟,所以影響會擴大3到4倍。」

因為傳播距離較遠,從緬甸抵達曼谷,大部分都屬於較低頻、長週期的震波,對高樓影響較大。另外,泰國地震中心主任也強調,2007年後,泰國建造的高層住宅建築都有規定要採用抗震設計,要求強化主結構不受破壞,認為這回大樓倒塌屬於特例,原因還要調查。

泰國國家地震中心主任Prof. Pennung Warnitchai指出,「自然情況餘震一直都會有,可能很多禮拜、很多個月、可能到數年,但是平均下來,規模會越來越小,頻率也會降低,不會有比上週五(28日)嚴重的事情了。」

泰國學者推估,後續應力調整,餘震可能會持續1年。另外,國內學者也拆解這回發生錯動的實階斷層,屬於右移斷層,破裂斷層的長度更是有300公里以上,遠超過地震前估計的地震空缺區大小。而且從斷層的走勢推斷,地表可能會出現1條又長又寬的破裂面,長度以公尺為單位計算。

台大地質系榮譽教授陳文山指出,「破裂很長的原因來講,很重要的是這條斷層在這個區域裡面是最大的斷層,像這麼大的地震來講,可能水平的移動會達到幾公尺。」

目前多數研究單位還沒有公布衛星影像的研究結果,不過學者則推估,地表會有明顯位移與破裂,不排除維持200年一次大地震的頻率,要持續關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