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傳統的教育學制,桃園也首創「自主學習3.0實驗室」,幫助自主學習的孩子。這裡不考試、也沒有上下課的鐘聲,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多元課程。
徒手將酒精燈點燃、用火燒真鈔、火龍捲還有靜電天女散花,每個科學實驗都讓學生驚呼連連。
授課的是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戴明鳳,但這裡不是大學教室,而是桃園市首創的「自主學習3.0實驗室」,孩子們不但主動參與學習,也很有想法。
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學員柯炳志指出,「自主的時候可以自己排自己想要去做什麼事,可是在學校就是都是老師在幫忙排課。」
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學員柯炳綸說道,「科學方面如果要更細的話,我是會喜歡天文,然後我就是以後就會想要當天文學家。」
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學員張昀翰提及,「當我在考試的時候,我就一直在問我自己,分數真的有到那麼重要嗎?是分數要決定人生,還是我自己才能決定我的人生?」
不同於傳統制式的教育課程,這裡不考試、也沒有上下課鐘聲,自主學習3.0實驗室裡的孩子從國小、國中到高中都有,他們跳脫學習框架、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多元課程,混齡學習、從做中學,也到大學參訪、在專業實驗室裡做實驗。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戴明鳳表示,「學生不是在一般標準的學制裡面,被課程的框架框住,所以他們的學習比較靈活,也比較不受限。」
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召集人蘇品如說明,「自主實驗教室主要是提供學生們探索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們有給他非常多元的課程,讓他有實際操作。」
桃園市每年約有1000名左右自學學生,實驗室召集人表示,自主學習課程主要是希望提供較完整資源,幫助孩子探索未來和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大學教授則認為,自主學習不受學校考試制度牽絆、時間自由也較彈性,學生學習意願高、不怕失敗,也鼓勵孩子參加競賽、從失敗中領受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