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置衍生衛生問題 彭啟明目標4年內處理完畢

國內仍有垃圾堆置問題,對此環境部長彭啟明端午連假召集會議討論,宣布要在4年內解決縣市垃圾裸露堆置情形,但也發現有些縣市人均垃圾產出量較高,希望地方政府能更積極做好資源回收。而長期以來面臨垃圾堆置問題的南投縣,則表示要以BOT的方式興建焚化爐,近期會公布地點。

垃圾沒有進焚化爐或掩埋場,而是送到某些地方暫存,日積月累成了小山。垃圾堆置,居民憂心衛生問題,也可能有燃燒意外,遭質疑國內越來越多垃圾山,環境部長彭啟明週日召集會議討論如何去化,首要目標是處理裸露堆置的暫置垃圾。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長顏旭明回應,「我們在4年內規畫,其中有53個場目前有暫置垃圾,將完全依照標準的掩埋作業,或者是打包的方式來做處理。」

環境部表示垃圾處理為地方事務,但會協助,也確實發現有些縣市的人均垃圾量比其他縣市高,甚至達3倍差距,呼籲地方要更積極資源回收與源頭減量。而沒有焚化爐的南投縣,縣長許淑華已宣示要推動,環保局表示近期公布地點。

南投縣環保局長李易書指出,「用BOT的方式民間投資,會開始規劃,大概最近就會公布地點,就會開始做後續的環評、土地變更等等的工作。」

但環保團體認為這些做法都本末倒置。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認為,「他們應該要更強調源頭減量的措施,不然垃圾量沒有即刻的減少,環境部原本估12年就可以去把這個垃圾去化,我們覺得還有可能它還要需要更久。」

綠色和平指出,目前環境部投入末端處理垃圾的經費為17.7億元,但花在源頭減量卻不到1億,認為應該在源頭減量編列更多預算推動,包括透過政策全面禁止店內使用免洗餐具,協助店家轉換、提供環保餐具等類似做法,對於垃圾打包、興建焚化爐等作法表示遺憾跟可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