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校園割頸案震驚社會,各界關心曝險少年回歸校園的中介教育機制,教育部長潘文忠今(18)日表示,這些少年要從觀護所復歸學校,會請學校參與、充分了解狀況;也強調3月底將定案,提供經費支援各縣市,5月完成建置33個中介教育基地,經過中介過渡階段才返回學校。
新北市校園割頸案,犯案學生是從少年觀護所回到學校,由於收容中的犯案者以及涉嫌教唆的「乾妹」,21日將由少年法庭,裁定是否移送檢方偵辦殺人罪責,全案再次引發各界關注。
教育部長潘文忠18日到立院備詢,立委質疑高中職以下校園暴力事件及偏差行為,通報量4年來增加1.8倍,令人憂心,司法和教育單位的聯繫卻非常差。
國民黨立委萬美玲指出,「少觀所回到學校,在5天左右的時間才來通知,不管是校園的人力、輔導人力、行政人力其實都不足。中介基地這件事情,教育部國教署已經跟縣市開過3次的會議,其實討論到很細,選項有民間的也有他們自己縣市公辦的,這是他們反映出來,但是他們需要經費由教育部來協助。」
立委更質疑,根據統計這些離開少觀所的少年,1年內的再犯率高達5成,認為這些少年離開少觀所前是否有經過完整評估,確定適合回到學校?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質疑,「發生事情你(教育部長潘文忠)就告訴我說,我們要立刻花多少時間、最快時間回到學校,我只請問真的只有回到學校嗎?這些人只通知學校嗎?這些人適合回學校嗎?學校本來就要有一個應變的小組作業,當發生這個事情,不要老師單打獨鬥,也是危險啦,所以我們對於通報是非常嚴格地要求。」
法務部矯正署長周輝煌說道,「少矯校譬如說有逆境少年,我們會提早3個月來處理。」
潘文忠強調,這些從少觀所或矯正學校出來的少年,如果不適合回到學校,會由中介教育基地承接,教育部3月底會定案,提供經費支援各縣市,5月完成建置33個中介教育基地,經過中介過渡階段才返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