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搶救瀕危黑犀牛有成 數量出現回升趨勢

根據聯合國最近發布的研究報告,由於受到氣候變遷與人類破壞棲地等因素的影響,世界上有超過五分之一具遷徙習性的動物面臨滅絕風險。不過,一度瀕臨滅絕的非洲黑犀牛,近年來在肯亞的保育下,數量有回升趨勢。

毛色美麗的雪豹,大多分佈在中亞海拔3000至4500公尺的高山,但氣候暖化正威脅著牠們的生存環境。

世界自然基金會主管歐克里歐丹表示,「氣候變遷當然會成為風險,因為雪豹生活的棲息地是高山地區,由於氣候變化,將失去大量棲息地。」

聯合國最近發布1份研究報告指出,在近1200種被列入《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的物種中,有4成4的數量正在減少,並且有22%可能完全消失。

譬如雪豹和喀什米爾地區的飛鳥,主要是因為氣候因素讓生存處境惡化,但人類的過度開發導致棲地破壞與破碎化則是最大威脅。世界自然基金會強調,保育這些遷徙動物,不能光靠單一國家,

歐克里歐丹強調,「這些基本上是各國共同承擔保護管理責任的物種,如果這些物種在生命週期的期間遷移到另一個國家,並在那裡被置之不理,那麼僅有一個國家盡其所能是沒有用的。」

最新研究報告呼籲加強保護棲地,打擊非法獵捕,並落實節能減碳抗暖化,才能扭轉遷徙動物面臨的滅絕風險。

而在瀕臨滅絕的動物當中,有一個例子是非洲肯亞的黑犀牛,早在1980年代就曾經因為犀牛角的盜獵猖獗,從2萬隻降到只剩300隻導致瀕臨絕種,幸好經過多年復育,目前在肯亞的數量回升到上千頭。

野生動物主管單位最近把部分奈洛比國家公園裡的黑犀牛轉移到另一處保育區,並且持續追蹤牠們搬到新家以後的動態。數據顯示,現在全非洲有將近6500頭黑犀牛,仍然列在極度瀕危名單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