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停部分ECFA產品關稅減讓 石化業上游首當其衝

中國單方面宣布,從明(2024)年元旦起,中止部分ECFA產品關稅優惠,導致關稅將從0%,調升回2%到10%。有學者估計,台灣業者1年要多繳大約5千萬元到7千萬美元。石化公會表示,這次受影響的大多是石化業上游,擔心連下游或是產品相關延伸物都會受衝擊,呼籲政府和中國商務部協商,降低石化產業傷害。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今(21)日無預警對外宣布,從2024開始中止部分ECFA產品關稅優惠,包括丙烯等,共12項從台灣出口到中國石化原料產品,都要恢復課徵關稅。

石油化學同業公會理事長曹明指出,「這個12項移出來之後,等於把整個石化業的上游通通涵蓋在裡面,你上游的東西你受到影響,你就會影響到下游,整個石化產業的影響是滿大。」

石化公會憂心的是,如果中國未來連12項產品的延伸物都要恢復課徵關稅,台灣至少20、30家石化公司將失去中國市場可銷售。

這次中國針對台灣12項ECFA產品取消關稅優惠清單,包含丙烯、鄰二甲苯等貨品都入列,尤其是三氯甲烷一旦恢復課徵關稅,更高達10%影響最大,總計取消關稅優惠後,將課徵2%到10%不等的關稅。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認為,「就這樣一個個別品項(三氯甲烷),可能就是政府可能需要去協助廠商去進一步看看如何去吸收這個額外的關稅成本,這幾年以來平均而言它可能節省的關稅,大概就是在5千萬美元到7千萬美元之間。」

專家認為,一直到總統選戰結束,中國都可能持續擴大ECFA相關制裁行動,二來也能因應中國經濟下行,藉此降低中國工廠的接單壓力。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指出,「經濟體跟經濟體,國家跟國家,只要有這個某些意見是說互相不一致的,經常就會動用貿易障礙的方式來這個算是抵制對方。」

財經趨勢專家謝金河認為,「這一次12項產品它直接首當其衝,就是對著台塑而來,然後我相信台塑整個集團夠大,它要吸收相關的這種失業的能力,我相信他也比別人強。」

專家提醒,ECFA制裁如果持續擴大,接下來可能連工具機和紡織都受到衝擊,工總呼籲政府,積極和中國建立協商管道,才能降低產業傷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