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鶿捕魚」是日本岐阜長良川傳統的捕魚技術,也是當地重要的觀光活動之一。但近年來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河川生態受到環境改變,香魚數量不如往常多,讓這項傳統文化面臨消失的危機。
在火把的照明下,小船的船伕一人撐竿控制小船前進方向,一人趴在船頭手上拎著好幾條繩索,能隱約看見繩索另一頭,有好幾隻「鸕鶿」在水中游動。
這是日本岐阜長良川傳統的捕魚技術,每年5月中到10月中,漁民會趁著天黑時驅使候鳥「鸕鶿」鑽進水中抓捕在睡夢中受到驚嚇、亂竄的魚類,這奇特的捕魚方式還成為當地觀光行程之一,但現在卻受到氣候變遷影響,這項傳承1300年的歷史文化遺產可能有消失危機。
岐阜鸕鶿匠足立與一郎表示,「河川發生了變化,除了水量外,河川內的石頭也有改變,過去的大岩石最近卻變小了,砂礫增加了,相較之下也能感覺河中香魚變小了。」
家中世代以鸕鶿捕魚維生的鸕鶿匠足立先生是家族中第18代的鸕鶿匠,也是日本僅存的48名鸕鶿匠之一。鸕鶿匠每天要和鸕鶿一起生活,2、3年就可以馴養出一隻掌握捕魚本領的鸕鶿。
而過去用這種方式捕捉到的魚被認定肉質最優等,因此得向皇室貢獻出這種美味佳餚,部分鸕鶿匠更從明治23年,也就是西元1890年開始隸屬於宮內廳成員。
但隨著全球暖化,長良川的水溫攀升到攝氏30度,導致香魚產卵期延後一個月。另外,河流因為大雨時常氾濫,導致河裡香魚的食物藻類難以生存,影響鸕鶿可能抓不到魚。
岐阜大學副教授原田守啟透露,「管理河流的負責人員為改善氾濫加快河流治理工程的腳步,這樣一來香魚喜歡的食物,也就是附著岩石生長的藻類遭砂礫蓋住,造成香魚無法接近進食。」
而河川水位也因為氣候變化起伏不定,造成當地經濟來源的觀光活動,「鸕鶿捕魚觀賞船」行程經常得取消。目前當地已經有團體為了改善情況,嘗試在河邊架設觀景台讓遊客能觀賞鸕鶿捕魚同時,加入傳統文化「藝妓」學徒們的表演來吸引遊客體驗日本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