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宅限居12年未考量長者 北市府將研擬配套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20%,但社宅沒考量長者需求,中央法規限制12年居住年限,台北市長蔣萬安承諾先研究相關配套並和中央溝通。而桃園則在5月公佈社會住宅弱勢身分及高齡居住者續約延長原則,但不得更換房型。

台灣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台北市是六都中第1個進入超高齡社會的直轄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54萬7380人,比率高達21.79%,議員議會質詢提到,其中12萬人無房產,甚至只有一成房東願意租屋給老人,但社會住宅有居住年限,住滿12年就得離開,要求市府調整社宅供給長者的比例以及取消長者居住時限。

台北市議員林珍羽表示,「65歲再加12年就是77歲,你會把你家中77歲的老人趕出家門嗎?為什麼社會住宅要做這件事。」

台北市長蔣萬安回應,12年居住年限是中央法規,但承諾先研究相關配套並和中央溝通。而桃園為了照顧長者,雖受12年限制,但也修正公佈社會住宅弱勢身分及高齡居住者續約延長原則,但不得更換房型。

桃園住宅發展處主秘賴芳美指出,「桃園市政府在今(2023)年5月4日也有公布社會經濟弱勢,包含高齡者的居住期限,視個案的實際情形再酌予調整。」

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台灣199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預估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率也將持續提高,預估2039年突破30%,2070年將達43.6%,如何讓長者在地安老,更考驗著各縣市地方政府的智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