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推出「0至6歲國家一起養」宣傳廣告,其中一段看似幽默的橋段,卻引發部份網友質疑可能對催生造成反效果。教育部回應,腳本規劃造成有不尊重模型等多元休閒文化之疑慮,深表歉意,已經下架影片。家長團體則建議,要強化催生效果,教育部應該更積極推動非營利幼兒園。
教育部「0-6歲國家一起養」廣告劇中,男性有兩個孩子,偷偷拜託媽媽代收訂購的公仔包裹,結果媽媽把貨款拿來買育兒用品。
片段中的對話提及,「明天我的公仔會寄來你這,幫我收一下。」媽媽則回答:「你還在玩那些尪仔喔,當然是買更有用的東西囉。」
這段看似幽默的橋段引發討論,不少網友留言反質疑,可能對催生造成反效果,還有人認為這能推動「少子化」成功。
有民眾說:「是不是養小孩的話,可能就要犧牲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東西的錢?」「我覺得應該說沒有什麼爭議,在補貼上面我覺得多少是有點幫助。」
教育部回應,影片腳本規劃造成有不尊重動漫、模型等多元休閒文化之疑慮,深表歉意,已經下架影片,未來規劃廣告會審慎檢視。
家長團體則認為,政策方向正確就能更有催生效果,近年教育部著重在津貼部分,建議應該更積極推動非營利幼兒園。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常務監事謝國清表示,「其實我們一直長期以來推動,教育部第一個應該是更加積極去推動所謂的非營利幼兒園,因為公立幼兒園會有寒暑假以及延托的問題,非營利幼兒園基本上比較沒有。」
謝國清還建議,負責0到2歲的衛福部,要跟負責2到6歲的教育部充分協調合作,一起打造0到6歲的完整政策,才能有更好的催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