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經歷過白色恐怖的國家來說,紀念碑和受難者的照片,是唯一能喚起人們記憶的方式。然而受難者遺族更希望,能找到40多年前被迫與親人分離的後代子孫。
197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為了防堵親共政權在南美洲擴張,透過中央情報局(CIA),扶植各國的右派軍事強人發動政變,並放任這些獨裁者大肆逮捕並殺害反對派。這些獨裁者還自行協調步驟,並以「兀鷹行動」為代號。
以阿根廷為例,美國支持的維德拉將軍於1976年開始掌權,包括後續幾任的軍事執政團領袖,在7年的獨裁統治期間,高達3萬人死亡或失蹤。
人權團體估計,這其中有大約500名孕婦,在拘留所生下小孩後就人間蒸發,孩子則在政府隱瞞身世的情況下被人收養。
儘管有「5月廣場祖母」這個團體,以DNA檢驗,讓133名受難者的遺孤能與原生家族團聚,但其他多數人經過40年以上的分離,人在何處、是生是死都毫無線索。
於是就有從事公關行業的志工巴洛斯,用AI驅動的影像技術,模擬受難者遺孤的可能樣貌。
人權志工巴洛斯表示,「我們多少有白色恐怖受難者的遺照,時間就在他們失蹤或遇害前不久,但我們沒有他們小孩的照片,這些被外人領養的小孩,影像庫裡一無所有。」
這類影像技術是從父母的臉部照片中,選取幾個關鍵點,再隨機產生下一代在出生40多年後可能的模樣。由於連後代的性別都不知道,因此一組AI影像有4張,男性與女性各2張。只是人工模擬的照片,準確度自然令人存疑。
白色恐怖受難者遺族佩德洛山多瓦表示,「我們必須小心,畢竟不是100%準確,但也許有20%的準確度,對我們來說這也夠了。」
巴洛斯指出,他自己也很清楚AI在這方面的限制,因此並不可能取代人權團體藉由DNA檢驗確認親屬關係的方式。
不過,透過網站大量公布模擬影像,也許能讓更多人意識到自己或認識的人,可能是受難者的後代,而主動接觸人權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