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設計搭配大理石外牆,白色的雄偉建築上,自由女神正注視著廣場,象徵守護美國的秩序和民主。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掌握三權分立重要的司法權,但這幾年它的威信受到極大挑戰。法院前抗議的民眾一波接著一波,不滿聯邦最高法院接連推翻多項重要法案。
2022年6月起,美國高院先是不顧頻繁發生大規模槍擊案,推翻百年法律,允許紐約州攜帶槍枝不必許可證;隨後目標轉向擁有50年歷史的「羅訴韋德案」,導致婦女墮胎權大大限縮;接著裁決環保署無權廣泛限制發電廠排放溫室氣體,美國對抗氣候變遷將阻礙重重。
今年6月,高等教育「平權法案」遭判違憲,大學錄取標準將不得考量種族因素,恐怕間接加深族群貧富差距;7月針對LGBTQ議題的最新裁示,特定商業活動拒絕支持同性戀,屬於言論自由範圍,各界因此擔憂加深歧視行為。
德州反禁墮胎原告韋勒提及,「德州根本沒有支持生命權,我就這樣被送回家,等著孩子死在我肚子裡。直接拿我的子宮、我的命和未來的懷孕機會當賭注,這根本不是支持生命。」
婦女聲淚俱下,自羅訴韋德案被推翻後,有些州立即採取嚴厲的墮胎規範,多名女性妊娠期間無法墮胎,面臨生命危險。
但這只是部分案例,自前總統川普在任期內指派3名新的大法官後,美國最高法院保守與自由派比例變成6比3,出現數10年來最保守派的局面,極端裁決正影響社會各個層面,而美國公民卻無力阻止。
法學專家李文森分析,「美國民眾是這件事情的輸家,因為這9位大法官有極大的權力,他們享有終身任期制,除非遭彈劾否則無法被強行替換,但這樣的清況非常少見。在我們授權他們做出裁決前,我們失去了與他們對話的能力。」
德國之聲報導,最新調查顯示,美國民眾對聯邦最高法院的信任度,從60%跌到只剩39%。而日前傳出大法官收取政治捐獻,更讓最高法院形象跌至谷底。
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近期就提出一項議案,要求聯邦最高法院遵守「職業道德準則」,並提出修改現行終身任期制度。
但與此同時,專家則擔憂近在咫尺的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當最高法院成為政治角力戰場,出現選舉爭議恐怕也不難想像。
德國之聲華府特派員庫福那認為,「最高法院不再反映公眾意見,而是失去信任,民眾將不再聽命於它,這確實會對民主造成傷害,尤其在情況危急的時候。我們無法得知接下來12個多月,當川普再度成為共和黨候選人,會不會出現政治動盪。」
忽視民意、扳倒進步政策,保守派最高法院推著社會向右傾,不僅導致兩黨政治分歧加深,社會分裂也逐漸擴大。但也有聲音認為,代表公平正義的最高司法機構,本就不該跟隨民意起舞,判決回歸中立,才是有利社會發展的途徑。
不論哪方說法是對是錯,可以肯定的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正在重塑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