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和民間團體合作,透過網路方式邀民眾用行動,為城市聲景做紀錄,尋找讓人感到最寧靜舒服的55分貝靜土。有25名受訓後的寧靜追蹤師,展開2個月的追蹤,在台北182個不同的地區採樣,發現台北市全天候的平均音量是56分貝,最常被捕獲的靜土大多位在公園或巷弄,而道路交通聲音則較為吵雜。期盼政府透過隔音防護措施,讓人遠離噪音侵擾。
台北市南港區鄰近研究院路的公園,除了蟲鳴鳥叫聲,偶爾傳來路邊車輛經過的聲音,十分寧靜。這個地方全天候的平均音量,只有53分貝,但想維護這樣的靜土,得仰賴社會大眾共同守護。
台灣聲景協會創辦人范欽慧說:「靜土是一個很高的理想,在需受罰的75到85分貝噪音之前,我覺得我們應該有理由和權利,為自己的健康去找到55分貝的環境。」
為了搶救台北市的靜土,中央研究院和民間團體合作,透過網路等方式,邀民眾用實際行動,為城市聲景做紀錄,展開尋找55分貝靜土的活動。有25名受訓後的寧靜追蹤師,投入為期2個月的追蹤。
寧靜追蹤師們在台北市182個不同的地區採樣,發現台北市全天候的平均音量是56分貝。
最常被捕獲的靜土大多位在公園或巷弄,而道路交通聲音則較為吵雜,讓人感受不舒服,長期下來恐怕會對民眾健康造成威脅。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研究員詹大千表示,噪音引起的健康效應,在世界衛生組織(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裡其實講了很多,從早期2000年開始,就提到會影響心血管的內分泌、造成頭痛和壓力,「噪音不是不存在,它是慢慢地在侵蝕你的健康。」
專家建議,想守護台北靜土,可透過都市設計,藉由綠帶、建築和隔音防護設施來改善。
民眾也能透過行動,降低自我音量,找出屬於自己的55分貝靜土,讓心靈重返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