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賴清德拋出停機的核能機組緊急運用的說法,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強調,這涉及法規,必須取得共識。有學者認為,讓核一、核二的機組延役,取得執照就可行;也有學者質疑,核廢料都無法解決,重新運作恐怕難度很高。
核電廠議題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焦點。副總統賴清德拋出停機的核能機組緊急運用的說法,引發民進黨政府「非核家園」路線是否鬆動的質疑。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強調,重點是取得社會共識。
王美花說:「怎麼樣來研議一個安全的使用機制,那當然也需要跟國會來進行溝通,取得社會的共識。」
目前核一已經展開除役作業,而且機組老舊;核二通過除役計畫,尤其使用過的燃料棒的儲存是一大問題;核三除役計畫審查中;核四則是封存中。
不過,像是德國因為烏俄戰爭導致的能源短缺,讓核電廠延後除役;日本也為了穩定能源供給及價格,這兩年陸續重啟停用的核電廠,都是特別的案例。
清大原科中心主任葉宗洸認為,「他應該先想辦法讓核一、核二4部機組先延役,取得執照之後,他才有辦法做到賴副總統講的轉為備用。」
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邱花妹表示,「進入除役的狀況,突然說要繼續使用,這也是滿不可思議。核三廠現在也在進行第2階段的環境影響評估的審查,法治面大家去注意這件事情。」
長期反核的學者反對核電廠重啟使用;環保團體也認為,像是已經除役的核二廠,放使用過燃料棒的水池早已爆滿,怎可能再運作。
台灣環境輻射走調團召集人林瑞珠指出,「光說用過燃料棒要退到水池,就已經無路可退了。用過燃料棒的那個水池,是已經沒有辦法再放了。」
原能會核管處副處長高斌表示,「原能會並沒有收到相關的案件,所以我們也不清楚相關的內容。」
對於核電廠緊急運用,原能會未有明確回應。不過立院29日三讀通過「核能安全委員會組織法」,將原能會由現行的二級部會改制為核安會,相當於類似運安會的三級獨立機關,掌理核子保防監督,以及核子保安管制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