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大會將2021至2030年定為「生態系修復十年」,號召全球保育和修復各地的生態系,實現永續發展。台灣河溪網指出,「自然解方」越來越受重視。學者指出,自然解方就是恢復自然生態系原有的功能,來解決當前的環境困境。
打掉水泥鋪面「三面光」的河道,在新加坡的碧山公園,決定還地給大自然,捨棄直直的人工河道,恢復成自然彎曲樣貌。平時是民眾親水的空間,到了暴雨期間,大部分區域成了排洪水道。台灣河溪網指出,這就是這十年間聯合國大力推動的「生態系修復」概念。
台灣河溪網召集人廖桂賢說明,「等於是我們利用修復自然,保護自然的方式,來讓我們人類可以永續發展。這個國際上都已經在做了,台灣現在的腳步非常地緩慢。」
保育團體指出,像是海綿城市讓自然水文入滲,恢復森林等作法,就是國際上越來越推崇的「自然解方」概念。學者表示,面對極端氣候,自然解方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更多實證顯示,讓大自然恢復原有功能,有助解決環境困境。
生態友善聯盟召集人李玲玲說:「恢復自然的珊瑚礁、海草床,或者是紅樹林,就是自然海岸的部分,來對抗海平面上升,或者是暴潮的這些問題。」
台灣河溪網強調,自然解方並非不食人間煙火,只關心單一物種保育,而是為人類社會解決問題,包括水患治理、確保糧食安全、因應熱浪極端氣候等各種生存挑戰。希望帶領人類往永續發展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