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父子2人相繼過世 家屬質疑肺結核藥物向衛福部提訴願

彰化一對林姓父子,2019年開始服用抗肺結核藥物後,陸續因為猛爆性肝炎和肝癌離世。家屬無法接受,質疑是肺結核藥物,造成肝損傷連續害父子送命,也申請了藥害救濟,爸爸獲得85萬救濟金,但兒子的死因被認定無關用藥,所以沒有獲得救濟金,家屬將向衛福部提起訴願。

2位親人接連過世,林小姐很難接受。她說父親是校車司機,2019年,父親63歲健檢時,發現肺部異常,檢查罹患肺結核。當年9月開始投藥治療,但療程進行了4個月,出現猛爆性肝炎,住院半個月後去世。

家屬申請藥害救濟,獲得85萬的救濟金,但同樣也使用抗肺結核藥物的弟弟,卻沒有得到救濟金,家屬很難接受。

指控家屬林小姐表示,「不是說他(我弟弟)原本就有癌症,我們還說跟這個(抗肺結核藥物)有關係,因為這個也都查得到呀!他根本完全就是個很健康的人。」

林小姐說,弟弟因為與父親同住,被彰化縣衛生局認定有潛伏性感染,2019年10月開始接受預防性投藥。但服藥9個月後肝指數上升,檢查發現已經是肝癌第4期,歷經一年治療過世。家屬質疑,2人服用的抗肺結核藥物,都有造成肝損傷的副作用,但弟弟死因卻被認定和用藥無關。

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說,「(使用藥物時)其實都會請病人,要去注意身體狀況,要定時去測肝功能(肝指數),不是說有副作用,(該藥品)就不應該上市這樣。」

有醫師指出,弟弟所使用的藥物,引發肝毒性的機會不高,而他本身又是B型肝炎的患者,死亡原因疑似和肝硬化引發的肝癌有關。

彰化醫院顧問醫師黃伊文表示,「(抗肺結核藥物)單一處方會產生肝毒性的比例,就相對低很多,所以肝腫瘤(肝癌)應該他的死亡,是跟肝腫瘤比較有關係,跟這單一用藥應該關聯性不大。」

而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收到藥害救濟案件申請後,會移交給審議委員會審理,也會協助家屬了解個案與藥害的關聯性。但家屬想要釐清誘發肝腫瘤的原因,將向衛福部提起訴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