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需求恢復強勁 美國聯準會啟動縮減購債

由於物價上漲超過預期,美國聯準會宣佈自11月中旬起,將分階段逐步縮小政府公債規模。這代表後疫情時代需求強勁恢復,股市大漲效應從美國一路擴散到日本等地。但外媒分析,帶動物價的因素比預期更強、更久,通貨膨脹出現長期化的隱憂。

為了刺激疫情衝擊下的經濟,美國政府透過聯邦準備理事會的公開市場操作,每個月增額購買1200億美元的政府公債,從資金面帶動市場需求。但由各項指標看來,就業市場頻頻傳出缺工,導致雇用成本上升,供應鏈也引發供不應求的亂象,物價膨脹超過財經官員預期。過去兩天會議之後,美國聯準會當地時間3日宣佈,將逐步縮減針對疫情實施的貨幣政策規模。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從11月中旬開始,將以每月減少100億美元的速度,縮減政府公債的購入。此外,更將以每月減少50億美元的腳步,減少購買不動產擔保證券。

政府透過公開市場操作釋放到市場的資金,每個月會減少150億美元,而這波針對疫情的振興措施,預計明年中會結束。

儘管資金面的消息表面對股市不利,但背後訊息顯示,疫情趨緩後經濟反彈強勁。不僅美國股市創下歷史新高,也隔海帶動4日的亞洲股市。例如,日本在大選後政局恢復安定,指標企業表現不錯,東京股市也跟著大漲。

至於進一步收緊銀根的措施,目前主要國家只有英國準備年底前調升利率,歐洲央行則可能於明年跟進。金融時報指出,聯準會認為造成物價上漲的因素,不只是資金面的問題,商品供應鏈混亂、缺工都是重要原因。這些因素的強度和延續時間,超過聯準會預期,美方擔憂通貨膨脹可能長期化,因此聯準會暫時不考慮升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