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類的穿山甲,經過近幾年的保育,在野外可見度越來越高。南投杉林溪的生態志工陳科綬,17日目擊到健康的穿山甲出沒覓食的畫面,在南投暨南大學的員工,拍到穿山甲正在挖洞。南投特生中心表示,這顯示穿山甲的族群漸漸擴大,但犬傷和棲地開發的衝擊還是不能小看。
杉林溪生態園區志工陳科綬說:「在當導覽解說的時候,往往都看到穿山甲牠們所爬過的痕跡,真正看過的這是第二次。」
陳科綬指出,像是杉林溪等淺山地區,適合穿山甲的棲息,甚至在南投暨南大學的校園,也有穿山甲出沒挖洞覓食,能見度越來越高,。生中心表示,2到3月是蟻群數量相對較少的時間點,穿山甲出沒覓食的機會也比較高。而根據南投特生中心統計,最近4年穿山甲的救傷數越來越高,其中2019年高達56件,去年也有43件,其中被犬傷比例不少。
南投特生中心研究員詹芳澤指出:「(遭受攻擊時)牠尾巴可能會露出來,如果犬隻比較多的話可能會一直攻擊,甚至從尾巴開始到牠的四肢,都可能會對牠造成一個傷害。」
詹芳澤表示,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穿山甲是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經過多年保育能見度越來越高,不少都是健康的個體。但淺山地區的開發和流浪犬傷害,還是會對族群造成影響和傷害。
詹芳澤表示,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穿山甲是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經過多年保育能見度越來越高,不少都是健康的個體。但淺山地區的開發和流浪犬傷害,還是會對族群造成影響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