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台辦今天公布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26條措施,允許台商投入5G、民航等行業,強調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與當地企業可享有同等待遇。由於中國去年已公布過31條對台政策,在大選前夕,今天又公布26條措施。選前頻頻出招,總統府就批評,中國只是想落實「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意圖框架台灣;陸委會也痛批,中國是想藉此影響台灣選舉。
2020總統大選不到70天,中國國台辦上午突然公布,所謂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26條措施,像是經濟優惠上,允許台商參與5G產業的技術研發和投入中國的民航業,以及經營主題公園或參與新型金融組織等行業,國台辦強調26條措施是落實「習五條」,還有中共第19屆四中全會精神,加速給台商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
台企聯常務理事徐正文說:「那5G的這一塊的技術,大陸這邊是比較領先的,那台商能夠一起來參與跟發展這一塊,那我覺得是蠻重要的一個歷史性的一個突破。」
台商認為,能夠參與中國的5G等產業,非常值得,可是總統府痛批,從中國去年公布的31條惠台政策,到這次的26條,一系列動作,只是想落實「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意圖框架台灣;陸委會也痛批,中國意圖影響台灣選舉。
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表示:「他是要藉此框限台灣,同時也是傷害到台灣人民的實質利益。」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表示:「中共只是一國兩制的再包裝,凸顯過去31項成果不彰,台灣人民絕對不會買帳。」
學者也認為,從31條涵蓋台商投資、影視產業等優惠部分,到這次26條,本質上都是提供台商或台灣人同等待遇,可是中國投資具有高風險,中國的惠台動作,政治意圖更是濃烈。
台北商業大學會計系副教授賴振昌認為:「中美貿易這個大環境之下,其實台商有時候應該是要避之唯恐不及,應該能夠走的話,很多人都是走為上策,現在的話,你說因為這樣子要進去,我認為並不是一個很聰明的決擇。」
而26條中,民間優惠上,包括台灣人可在中國駐外使館尋求保護,並且申請旅行證件;買房可以和中國居民享同等待遇;在中國的大學任教或就讀,可申請公費留學等。對此,外交部強調,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國家,政府對國人行使領事權與中國無關,不需要、也不會委託中國政府代為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