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台北藝術節已經開跑,今年適逢20周年,特別強調跨國藝術家、跨領域的合作。「早安走透透」走進跨國藝術交流活動「亞當計畫」的幕後,在這個周末正式演出前,率先揭露由新加坡、韓國、香港和台灣的表演藝術作品。
新加坡編舞家 Issac Adam 選擇膠帶作為表演的一項元素。他解釋:「這是個象徵 ,我們選擇蝸牛,當蝸牛爬行過後會留下一道(黏液)痕跡,膠帶象徵這道痕跡。我們選用黑色和白色,也象徵黑白攝影,是一種鄉愁。我現在住在寶藏巖藝術村,有很多蝸牛,特別是下雨過後,遊客走得很匆促,蝸牛很慢。我很驚訝有這麼多蝸牛,所以我挑選蝸牛,對我來說有點像『卡住』。」
Issac Adam 想向觀眾傳達:人類就像程式,程式有時候會卡住、會出錯,不一定是好是壞,沒有答案,由觀眾自己解讀。
亞當計劃策展人林人中解釋這個展覽:「它的英文意思是,為了當代藝術,讓亞洲遇見亞洲的集會。所以中文翻成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有的是音樂家跟舞蹈家合作,有的是視覺藝術家,可能做繪畫的跟做影像,和在做行為藝術的彼此合作。我們有許多免費活動,這些東西都希望大家帶著開放的心來討論,因為你會遇到很多不同國家的人。」
透過跨國和跨界的合作,藝術家發揮自己的專長,在台灣發想出獨一無二的表演。精采的表演這個周末登場,台北藝術節也如火如荼地展開,將持續到十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