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推廣養生紅藜米,今年產量大增滯銷,價格下跌。農民說,政府推廣種植卻沒有配套的行銷措施。縣府表示會協調農會依照品質狀況向農民收購。
已經進入採收尾聲的紅藜米,台東縣還有部份放在田裡農民不敢採收,因為今年全國種紅藜的縣市包括屏東、南投都盛產。尤其兩年前,台東縣推廣原住民種紅藜,結果種植面積從30公頃擴大到200公頃,現在已經囤積了超過15公噸的紅藜米,農民擔心價格崩盤。
農民估算,一年才收成一次的紅藜,要打平開銷,至少要賣一公斤2百元以上,但現在市場價格混亂,而且政府過去只有推廣的政策,卻沒有行銷配套的措施,對大多數沒有和食品廠商契作的小農來說很吃虧。台東縣政府表示,近期會跟農會協調依品質向農民收購保存,「沒有相關的設備,這個時候收成的出來的話,初級的產品這個就有問題,可能沒有辦法久放。」
紅藜好種病蟲害又少,而且還是很夯的養生食品,可是現在的命運,就像以往政府推廣的農產品一樣,全國一窩蜂搶種,結果滯銷。農民要求政府,要好好檢討農業推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