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在昨(23)日下午2時50分發生壩頂潰決,林保署發布紅色警戒,上午也派出空拍機檢視,目前堰塞湖面積縮小剩下50公頃,水量剩2300萬噸,顯示量體減少75%。
雖然工作人員站在遠方拍攝,但橋斷一瞬間還是相當驚人,23日下午馬太鞍溪堰塞湖開始溢流,下午3時半第一波洪峰抵達,沖毀馬太鞍溪橋,1小時後洪峰再次抵達,根據下游洪水狀況,農業部估計約流出超過6000萬噸湖水。
農業部林保署組長劉忠憲指出,「這個量體已經減少75%,所以後續應該不至於形成昨天這麼大的流量。」
壩頂潰決隔天,林保署一早派出空拍機,指出堰塞湖原來壩頂200公尺目前已經下切80公尺,面積也大幅縮小只剩50公頃,蓄水量2300萬噸只剩原來的25%,目前評估市區可進行復原工作,但提醒不要靠近河道。
劉忠憲表示,「考量堤防可能有缺口,而且河道本身下游河道有淤積,斷面是縮小的,所以是建議就是不要靠近河道。」
目前當地還是發布紅色警戒,學者也指出,根據學理上堰塞湖溢流之後仍不能忽視風險,以九份二山堰塞湖為例目前仍有湖水,雖沒有危險性但監測不能中斷。
記者向中興大學水保系終身特聘教授陳樹群提問,「是否學理上判斷危機降低,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危險?」
陳樹群說明,「應該是比較傾向這樣,我們不知道底下的還有多深,然後擋住它的土方是很大量還是少量。」
監測需要儀器,23日的溢流導致水位計等設備遭沖走,相關即時影像設備原本中斷,不過也在早上修復完畢重新上線,而堰塞湖災害前進協調所也在上午8時進駐光復糖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