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堪察加半島今7.8強震 不排除仍有規模8餘震

俄羅斯遠東的堪察加半島7月底發生規模8.8強震,餘震活躍,本(9)月13日才發生規模7.4強震,台灣時間19日清晨近3時發生規模7.8的強震,是規模最大的餘震,地震專家指出,幾個規模大的餘震,深度有逐漸變淺的趨勢,不排除規模8餘震,可能引發致災性海嘯。

客廳吊燈被搖到撞擊發出聲響、臥房的梳粧鏡被震到抖動,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半島近海,當地時間19日6時58分(台灣時間2時58分)發生規模7.8強震,震源深度10公里,是7月底規模8.8強震的餘震,也是規模最大的餘震。

地震專家郭鎧紋指出,「板塊在反彈,那北美板塊反彈了以後,它就會重重的壓在太平洋板塊上,所釋放的能量是250顆原子彈。」

地震專家郭鎧紋統計,主震發生前10天開始有規模7.4的地震,2個月之內的地震非常活耀,而深度越來越淺,不排除規模8的餘震,恐引發致災性海嘯。

地震專家郭鎧紋說明,「通常外隆起的地震規模都很大,都有可能8.0以上,深度更淺它可能有直接破到地表,往往會造成大海嘯。」

但郭鎧紋指出,大海嘯若發生,是往太平洋中央、夏威夷的方向較不會影響到台灣。

NHK報導,「氣象廳表示,諏訪瀨島今(19)日上午8時11分左右和上午9時10分左右,發生震度都達到4級的地震。」

日本鹿兒島的吐噶喇列島近海,7月起也震不停,19日上午再發生4起規模1.9到3.6的極淺地震,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因菲律賓海板塊跟歐亞板塊碰撞累積能量,久了就透過小的地震釋放。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是不是進入頻繁期,因為它是剛好最近大家關切到,全球其實最近蠻多大的地震,包括南極那邊甚至很久沒有地震的,它現在也地震了,但是代表什麽,我們現在沒辦法去預測,因為我們的統計資料真的太少了。」

吳健富說,去(2024)年就一直觀察鹿兒島的地震,都是不大的地震,類似群震,但後面會不會有大地震,又或是全球地震是否進入頻繁期,以目前全球僅100多年的統計資料,實在很難預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