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機墜台東三叉山 日軍警與原民組搜救隊26殉職

1945年9月10日二戰剛結束,1架美軍轟炸機載著獲釋的盟軍戰俘,墜毀於台東的三叉山區,機上25人全數罹難;由日本憲兵、警察,阿美族、布農族族等26人組成的搜救隊伍,也不幸殉職罹難。總統賴清德表示,今(2025)年6月底,政府組成小隊重返山區進行安靈,國軍CH-47直升機也飛往山區,載運機槍等殘骸下山,讓世人銘記這段80年前的歷史。

二戰結束後,1945年9月10日,1架美軍轟炸機載著獲釋的盟軍戰俘,卻遭逢颱風,墜毀於台東的三叉山區,機上25人全數罹難,當時由日本憲兵、警察,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等26人組成的搜救隊伍,冒險進入山區,面臨強風暴雨,也不幸殉職罹難。

這段傷痛的歷史記憶,被稱為三叉山事件,卻鮮為人知,多年之後,經由中研院研究員施添福做田野調查,得知這段故事,才讓事件曝光,就有布農族的耆老回憶家人在現場目睹美機失事。

布農族耆老余阿勇指出,「有爆炸的聲音,結果他們就走到那個飛機那邊,看到屍體、飛機都散掉了。」

後來有民眾陸續登上三叉山,看見飛機殘骸,像是機輪、引擎、水壺散落各地。

上山民眾指出,「這個是以前軍人的酒壺跟那個水壺。」

總統賴清德10日在臉書發文回顧三叉山事件,表示為了追思這段不應消失的歷史,並告慰這些反抗侵略、救援生命的英靈,政府今年6月底組成任務小隊重返山區,進行安靈儀式。

任務小隊說道,「願這座山不再沉默,願你們的故事不再漂流,願和平的聲音從這裡開始,你們的任務解除。」

今年9月8日,陸航的CH-47直升機飛抵山區,將機上遺留的4挺機槍載運下山進行保存,總統賴清德強調,這段人道救援故事提醒國人要用團結拒絕威權野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