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走在戶外覺得熱,流汗多了就想喝飲料。一項最新研究就發現,氣溫升高讓美國人的糖分攝取跟著增加,主因就是含糖飲料喝得更多。學者追蹤4萬到6萬戶家庭的消費與天氣數據,發現當氣溫從攝氏12度升到30度,額外糖分攝取量從2公克飆到15公克,全美1年多吃進35.8萬噸糖。
全球暖化下的夏天,海風也吹不散暑氣,待在室外越來越難熬。8日刊登在《自然氣候變化》期刊的研究發現,在美國,高溫帶來的危害不只中暑風險,還會讓人不知不覺攝取更多糖分,1年下來,全美多吃進35.8萬噸。
英國卡地夫大學講師何盼說明,「隨著氣溫升高,大家容易攝取比較多添加糖分,增幅最大是氣溫在12°C到30°C之間。」
學者比對天氣數據和消費習慣,追蹤2004到2019年美國4萬到6萬戶家庭的紀錄,結果發現,當氣溫落在12°C到30°C之間時,每升高1°C,平均每人每天就會多攝取0.7公克的糖。0.7公克聽來微不足道,但積少成多,氣溫逼近30°C時,額外攝取量從2公克飆到15公克左右,而最主要的來源正是含糖飲料。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氣候科學家陳得表示,「天氣越熱,大家就會喝越多飲料,至於喝什麼種類、怎麼喝,則會因國家和背景不同而有所差異。」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男性每天糖分攝取不超過36公克、女性25公克。研究顯示天氣與糖分攝取的差異,不只與性別有關。比起高收入家庭,高溫下低收入者會多吃下好幾倍的糖。這背後是結構性的問題,含糖飲料的行銷鎖定低收入族群,貧困地區的水質不好,便宜飲料就成了代替品。
此外,屋裡沒有冷氣,或是長時間勞力工作,都讓他們更容易伸手去拿高糖飲料解渴。
英國卡地夫大學講師何盼說,「美國主要跟可樂、果汁或任何含糖飲料有關,冰品也有小幅增加糖分,像是冰淇淋或優格冰淇淋。」
隨著暖化持續,美國人的糖分攝取量恐再飆升,放大健康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