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培育娃娃兵 訓練8歲童丟手榴彈、涉水行軍

俄羅斯南部有一支從15世紀延續到現在的武裝團體「哥薩克組織」,他們以騎術高超、驍勇善戰聞名,現在則是俄國政府承認的準軍事單位,甚至投入俄烏戰爭。但他們以「愛國教育」之名,對兒童進行軍事訓練,也引發諸多外界批評。

手持仿製步槍、有的還是真槍,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穿著迷彩服,正在接受行軍訓練。而這位看來還不到10歲的小女孩,也跟其他娃娃兵一起在沙地上匍匐前進。

記者問,「你最喜歡哪個環節?」

俄羅斯女學員回應,「在水裡仰爬。」

另一個俄羅斯女學員說,「我差點死掉,跑了3次!」

這裡是俄羅斯南部,相當接近黑海的頓河畔羅斯托夫。83名俄國孩童有男有女,年齡從8歲到17歲不等,他們來參加的不是夏令營,而是一連好幾天的軍事訓練。當被問到在這裡學到了什麼,8歲的小男孩伊凡這樣回答。

年輕學員伊凡格盧申科表示,「我們學會丟手榴彈、打空包彈。」

教官喊道,「旗手,把旗子舉高!」

年齡大一點的學員,接受的訓練強度更高。負責訓練學員的教官都是烏克蘭戰場上的官兵,他們有人正在養傷,有的是特別從部隊請假前來。兒童權益組織批評,對孩子進行這類軍訓,教他們使用武器、製作無人機,是在強行灌輸思想和宣傳。但俄羅斯當局則表示,這是為了培養健康的愛國心,建立國家韌性。

俄軍前線戰士季什科夫指出,「孩子們是最需要受訓的,我們失去了某些世代,現在我們不只要恢復愛國教育,還要吸引更多孩子,無論是男女,我相信他們需要這個,他們當中很多人父親正在烏克蘭作戰。」

其實對年輕孩子進行軍事訓練,是15世紀崛起的「哥薩克組織」傳統,也就是在頓河畔揮汗訓練,從教官到小小學員的這一群人。他們建立的哥薩克軍校,更是遍布整個俄國南部,約有24間,學員超過4萬人。

哥薩克軍校學員貝熱塔澤認為,「祖國需要的是那些為自己而戰,而不是為別人而戰的捍衛者。」

俄羅斯學員安東說,「我為什麼在這裡?因為我未來想要參軍,報效國家、忠於使命直到最後。」

哥薩克人活躍於現今烏克蘭東部以及俄羅斯南部的草原地帶,他們最早是由逃離農奴制度的農民、獵人與流亡者組成,後來逐漸形成一個軍事自治體。長久以來,哥薩克人一直都是邊疆的守護者,《紐約時報》就曾報導,西元1900年哥薩克人為了保衛阿穆爾河,也就是中國所稱的黑龍江,曾在這條河上大開殺戒。

而現今的「哥薩克軍校」不僅培育了非主流俄軍,也訓練出不少俄烏戰場上的戰士,顯然這個群體已從邊疆的武裝自治團體,成為俄羅斯愛國教育的一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