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遊客在台東關山鎮農會米國學校賣場攤商買堅果牛軋糖,回去一看糖果包裝發現產地在國內,但是裡頭的文字卻是簡體中文,懷疑食品來源。衛生局表示,業者可能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要求關山鎮農會說明。
國人對食品安全愈來愈重視,選購食品都會看一下包裝上的標示,有民眾認為看到簡體中文的食品包裝就不太會買。
民眾曾先生表示,「因為他們那邊的東西,我是覺得品質方面比台灣差很多。」
但有遊客在社群網站貼文,在關山鎮農會米國學校買到包裝出現簡體中文的牛軋糖,讓遊客感覺買到中國食品,實際到關山米國學校的牛軋糖特產攤位,業者已經把這些糖果下架,並說明這些糖果原物料都是國內生產,產品也在國內製造,由於會銷售到中國才會有簡體中文的標示,牛軋糖攤商業者則解釋,其實在這個包裝上繁體字跟簡體字都有印。
台東縣衛生局也接獲相關通報,業者未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2條規定標示食品包裝,可能違法,會請提供攤商場地的關山鎮農會說明再依法辦理。
台東縣衛生局食藥科長卓金津指出,「完整包裝的食品,應該在外包裝以中文標示品名、內容物名稱及重量。」
關山鎮農會主任彭衍芳則說明,對於來擺攤設攤的廠商及小農的產品,會更加的仔細地來監督。
台東縣衛生局表示,食品包裝不符規定,可處3萬元到300萬元的罰鍰,呼籲食品業者要依法標示食品外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