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塞內加爾等國因父權社會體制與伊斯蘭教宗教影響,導致近200萬名女性生殖器遭切割、婦女無法至醫院而在家分娩死亡。為使性別平等觀念普及,當地在聯合國支持下推動名為「丈夫學校」的培訓課程,鼓勵男性分擔家務、支持女性醫療決定,重新定義「男子氣概」。
非洲的尼日、多哥以及塞內加爾等國,近期在聯合國支持下,推動一項名為「丈夫學校」的倡議培訓課程,鼓勵男性分擔家務、支持女性醫療保健決定,並重新定義「男子氣概」,希望能讓性別平等觀念在當地逐漸普及。
課程內容同時涵蓋女性權利、性別平等及女性生殖器切割危害的討論,除促進當地強迫婚姻事件減少外,也希望能改善女性獲取生殖健康服務的管道,包括提高避孕措施使用率、婦女產前照護與專業助產的可近性。
「不幫助養家、撫養妻兒的男人,不是一個好的穆斯林。」53歲的伊瑪目迪安(Ibrahima Diane)向課程中的男性參與者解釋,為何應參與更多家務事,並描述自己如何幫孩子洗澡、協助妻子處理其他家務。
迪安表示,這項課程使參與的男性成為更體貼的丈夫與父親、了解女性在家分娩的風險;許多女性也觀察到,她們的丈夫從過去只會發號施令,到現在會開始下廚、協助家務。
塞內加爾有9成民眾信奉伊斯蘭教、盛行一夫多妻制,且即使信奉天主教者,父權社會觀念也根深柢固。由於男性通常掌握家庭決策權,在不希望妻子接受男性衛生工作者提供治療的情況下,導致許多孕婦因無法至醫院生產,最終在家分娩死亡。
聯合國根據2019年人口健康調查數據指出,包含塞內加爾在內,非洲地區26個國家普遍存在女性「割禮」宗教習俗,近200萬名塞內加爾女性生殖器因此曾遭切割,且多發生於5歲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