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至40歲乳癌、血癌患者 9月起保存精卵可獲補助

國人罹癌有年輕化趨勢,為協助癌友減輕進行「生育保存療程」的經濟負擔,衛福部宣布,自9月1日起開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針對具我國籍、18歲到40歲乳癌或血液癌患者,提供取卵療程,或取精處置保存補助,預估首年會有600位癌友受惠。

一名32歲女性有婚育計畫,但同時確診乳癌,在和未婚夫討論後,先進行凍卵。癌症療程結束後,經醫師評估卻認身體狀況,轉介到生殖專科順利懷孕產子,不過凍卵費用價格約在8到12萬,對癌友來說也是一項負擔。

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芬指出,「凍卵的費用其實都不低,所以讓我們很多的年輕的乳癌的病友,事實上她是非常的卻步。」

為支持與協助癌友保留未來生育希望,再綜合考量癌症發生年齡,衛福部推動「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9月上路,先針對具有我國籍、18到40歲乳癌或血液癌患者,提供取卵療程或取精處置保存補助,女性取卵補助上限7萬元,男性取精處置保存每次補助上限8000元,每人上限2次,預估首年投入7000萬元經費。

國健署簡任技正林真夙表示,「有考量到罹患癌症的病人,他們後續可能會導致生育機能的下滑或者喪失,協助他們預先採取保存生育能力的措施。」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副秘書長何信頤指出,「以乳癌來說的話,如果她在治療完畢之後,在乳癌醫師認為她的治療已經痊癒完成之後,她再去懷孕生小孩,日後她的乳癌發生的比率反而會降低。」

婦產科醫學會肯定新制上路,但也提醒,癌友需要與療程搶時間進行生育保存,希望未來再擴大補助對象,像是許多女性罹患如卵巢癌及非癌症的大型巧克力囊腫,術後生育力可能下降,也可評估逐步納入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