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7日起實施最新一輪對等關稅措施,包含台灣在內的多數國家,將採取「疊加」計算方式,引發外界關注。台灣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尤其是傳統產業、紡織業及部分農漁產品等,新關稅將超過20%,恐造成嚴重衝擊。
美國8月7日正式啟動最新對等關稅政策,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多數國家採「疊加」計算方式,也就是台灣出口到美國的相關產品,實際稅率將是原本的「原有最惠國MFN稅率」,再加上20%的對等關稅,新關稅恐怕衝擊台灣傳統產業、農漁產品等。
恆君精密工業公司董事長林文川表示,「那當然會增加了5%的成本出來,美國市場就會比較減少一些吧,其他地方的市場就盡量爭取。」
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秘書長黃偉基則透露,「少數的受到影響,我們主要是出口到東南亞,再加工成成品到美國去。」
經濟部發聲明證實,美國對等課徵稅率為原有稅率外加20%關稅,疊加後,我國紡織業的新關稅最高可達40%,自行車整車出口也可能超過30%,工具機產品新關稅近25%,而原本零關稅的部分農漁產品,也可能被課徵20%稅率。
對此,經濟學者認為,台灣傳統產應導入數位科技轉型,提升市場競爭力,也可考慮將工廠移到出口國家,降低生產成本,分散風險。
文化大學經濟系教授柏雲昌認為,「生產這些產品,是不是要賣到需要的地方,去蓋一個加工廠,這樣子才會在全球貿易中間,匯率跟風險都可以閃避。」
至於在科技產品部分,雖然美國宣布半導體關稅為100%,但若在美國設廠則可豁免。由於台積電已在美國投資,業界認為可望豁免利多,而行政院經貿辦則是強調,我方談判團隊會持續與美方磋商,爭取更合理的對等關稅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