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英國準備為台而戰」 專家:嚇阻訊號而非政治承諾

澳洲、美國和英國主導的「護身軍刀」軍演在澳洲登場,英國不僅首次出動航空母艦操演,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John Healey)表示,台海戰事發生時,英國願意與澳洲並肩作戰。英國媒體隨後以「英國準備為台灣而戰」標題報導,引發廣泛關注 。對此,公視專訪英國智庫人士解讀,這番言論實際上反映的是嚇阻戰略下的外交訊號,而非正式的政治承諾。

英國國防大臣希利在澳洲搭乘英國「威爾斯親王號」航艦參與聯合軍演時,媒體詢問「英國會如何協助台灣等國,為中國的可能升級行動做準備?」希利表示,如果我們必須作戰,我們會和澳洲並肩作戰,且透過聯合軍演,做好戰鬥的準備,也會更有效嚇阻。

這番談話讓《電訊報》以「英國準備為台灣而戰」為標題報導,而後也在國內外媒體上引發諸多討論。

公視國際記者洪雅芳詢問,「你認為是媒體過度解讀他的言論了嗎?」 

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太計畫資深研究員威廉·馬修斯回應,「我認為保守地解讀他的言論很重要,我不認為這可以被視為一種承諾性聲明,這比較像是英國盟友的外交訊號。」

網路留言也幾乎一面倒地質疑希利的發言,主因是英國的軍事局限,歐洲也面對俄羅斯的威脅,英國在現有資源上無能為力兼顧歐亞兩戰場。英國即使派航母巡航台海,象徵性意義重於實質嚇阻。

威廉·馬修斯說:「我不認為巡航台海對北京有實質嚇阻效果,在戰爭爆發直接介入的選項上,英國在軍事上能做的不多。」

專家反倒建議英國應善用外交優勢,撐住台灣的國際空間,而國際應該統一戰線,共同反制中國在中南海以灰色手段的擴張行動。

至於中國在2027年是否會全面入侵台灣?因為代價高昂,學者認為可能性低,但時間是中國最有力的武器。

威廉·馬修斯表示,「我認為北京的目標,是讓台灣最終屈服於中共的要求,但從目前台灣的民意來看,這是不切實際的,因此,中國會持續以長期灰色行動施壓台灣,等到美國因判斷風險太高,選擇不介入。」

希利言論不應被視為對台的政治承諾,但卻是英國官員對台海局勢發出的最強硬的訊息,證實台海局勢愈加緊張,國際力求台海穩定的積極作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