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等關稅即將在8月1日揭牌,產業界高度關注。事實上早在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發動美中貿易戰時,台灣多數電子大廠已開始全球化布局。今(31)日多家電子大廠,包括台達電、日月光、友達都舉辦法說會,台灣關稅公布後是否加大力道投資美國,多採觀望態度。台達電董事長鄭平就表示,美國設廠是長期投資,恐怕需要2年到3年時間。
美國對等關稅,8月1日開始即將開徵,台灣數字尚未公布,不過目前日本、韓國都是公布15%稅率,外界擔心台灣一旦高於這個數字,產品出口競爭力銳減。
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表示,「所有的產能在台灣,現在都非常的滿,這是為什麼下半年我們需要拓展。(關於美國投資)我要非常謹慎回答你的問題,請去閱讀我們的聲明,我們有很清楚的聲明,我們支持其中一個最大的客戶前往美國。」
半導體封測大廠日月光31日舉辦法說會,執行長吳田玉領軍直說,目前台灣先進產能滿載,有意要加大海外投資,甚至預測下半年會更忙。另外電源龍頭大廠台達電以及面板大廠友達光電也召開法說會,對於美國關稅影響,強調已透過全球化佈局,將衝擊降到最低。
台達電董事長鄭平表示,「從2015年我們就開始,做分散式製造這個設計,將來是在哪個市場的需求,應該是盡量能夠靠近市場,這裡面比較大的議題可能是供應鏈。」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則表示,「未來可以視關稅政策的變化和客戶需求,來做彈性的產能調配,也不排除與供應鏈夥伴合作。在關稅較優惠地區,評估最洽當、最合適的生產方式。」
彭双浪日前也表示,若關稅增加,其中後段模組、成品組裝不排除到美國設廠製造可能。不過如今他也示警,美方對各國如果課重稅,反而轉嫁到美國消費者,恐怕各界不樂見。
《財訊》雙週刊董事長謝金河表示,「關稅因為你談判的過程,如果是你所有都不講,其實等到一個稅率出來的時候,全民會震驚。」
產業界嚴陣以待,學者則建議政府在談判過程中應該適度釋出訊息,讓產業有時間應對;另外也提醒,相應的產業救濟等配套措施,應該搶先一步規劃才能減緩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