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談判之際,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的安排出現變卦。外媒報導,川普政府考量與中國的貿易談判,不允許賴清德過境紐約,原先傳出8月的過境安排因而推遲。目前為止,總統府維持近期的論調,表示賴清德目前沒有海外訪問的規畫;美國國務院則表示,不評論假設性的狀況。
在美東時間28日,路透社與英國《金融時報》雙雙報導,美國川普政府拒絕允許總統賴清德過境紐約,導致我方原定8月的過境安排向後推遲。《金融時報》表示,川普政府是在中國表達抗議之後,拒絕台灣總統過境。
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以背景說明方式回應,台灣並未宣布總統賴清德的任何出訪規劃,因此美方不回應假設性的狀況。美方表示,台灣包含總統在內的高階官員過境美國,完全符合長久以來的政策與做法,美國也會持續遵守一個中國政策、《台灣關係法》、3公報及6項保證,致力於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兩篇報導都指出,川普政府拒絕賴清德過境,主要是考量美中正在進行貿易談判。《金融時報》同時也揭露,川普政府在美中談判之際,暫緩美國商務部對中國的出口管制。
報導中提到的美中貿易談判,目前正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登場。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週一對談超過5個鐘頭,預計週二持續磋商。
賴清德出訪中南美洲友邦、並計畫過境美國紐約與達拉斯的消息,7月傳出以來,總統府與駐美代表處都拒絕證實。而在台北時間週一,府方則說考量南部風災以及對等關稅談判,總統暫無海外訪問的安排。
而《金融時報》也在報導中引述華府學者葛來儀與薛瑞福的評論。葛來儀表示,川普應該反抗中國的施壓,而不是屈服。她表示,若川普政府釋出訊號,暗示台美關係是可以談判的,那麼川普政府的威懾能力就會減弱,也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更敢於施壓台灣。
薛瑞福則說,倘若拒絕賴清德出訪,是因為川普政府想討好北京,那麼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