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五結、壯圍沿海地區,因為養殖漁業沒落,有不少廢棄魚塭,造成環境髒亂等問題。但因為這些屬於低窪地區,不能隨便填土,因此縣府考慮開放申請客土回填,讓地主能把地改種農作,但這作法又可能會有淹水和回填廢土等疑慮,預計明(2026)年先做可行性評估。
魚塭沒有水,完全乾涸廢棄,宜蘭養殖漁業沒落,出現不少廢棄魚塭,尤其壯圍、五結等沿海因為是低窪地區,依照《宜蘭縣農業用地客土改良辦法》不得填土,多數魚塭廢棄超過30年,造成地方困擾。
宜蘭五結鄉錦眾村長劉德明表示,「造成環境的污染,廢棄魚塭裡面藏很多蛇、蚊子、蟲非常多,影響到村民的一些生活品質。」
以五結鄉錦眾村為例,是鄉內廢棄魚塭最多的村落,除了雜草叢生,變成髒亂點,還會孳生蚊蟲、蛇類,影響居民生活品質。在公部門協助下,將部分廢棄魚塭轉型為蓮花池,才暫時改善問題。
宜蘭縣議員沈信雄指出,「荒廢在那邊的時候,造成我們的排水系統阻塞、下大雨會淹水、土地也沒辦法充分來利用。」
有民代認為,這些廢棄魚塭除了無法耕作再利用,就算是農地,因為沒耕作,地主也無法請領休耕補助,造成地主權益受損,縣政府應開放低窪地區填土來解決問題。
宜蘭縣農業處長李新泰回應,「會做一個詳盡的規劃評估案之後,我們再訂定相關的一個客土改良、因地制宜的相關規定。」
但開放低窪漁塭填土是否會導致淹水?周邊排水系統是否能搭配?以及如何避免廢土入侵?都是問題;縣政府表示已編列預算,預計明(2026)年啟動可行性評估,做水理分析,讓廢棄魚塭定義明確、填土相關配套法制化,在兼顧環境及安全的前提下開放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