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部桃開發洗手監測系統 免監視器且準確率達72%

國家衛生研究院和衛福部桃園醫院合作,開發全球首創的AI物聯網監測系統,只要醫護人員配戴「藍芽追蹤器」,就能得知醫護進入病房前後是否有落實洗手消毒行為,準確率達7成2,希望能藉此有效降低院內感染風險。

2021年1月新冠疫情期間,衛福部桃園醫院一位醫師疑似在照顧確診病患後,未落實手部衛生消毒,導致發生大規模院內感染。

而為了強化相關防治作為,桃園醫院和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聯手開發全球首創,透過物聯網AI監測系統,只要醫護人員配戴一個「藍芽追蹤器」,就能得知醫護人員是否有落實洗手消毒等行為。

衛福部桃園醫院感染科醫師林宜君表示,「我們擔心醫療人員會有一些惰性的問題表現,所以我們是要去實際偵測說,他的確去接觸到病人,他是不是有確實洗手?」

研究團隊表示,「藍芽追蹤器」是一種被動式感測技術,可在醫護人員進入加護病房後,是否有確實洗手;觸摸患者或患者周圍環境後,是否有遵守規定乾洗手或濕洗手後再離開病房。

所有偵測數據都利用網路上傳到雲端資料庫進行分析,研究證實,醫護人員洗手行為準確率達72%。

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廖倫德表示,「比較挑戰的就是說,不可以透過鏡頭、影像的方式監控,那在加護病房裡面也有很多其他很嚴格的醫療器材設備,所以我們在做這個系統的設計的時候,確實遇到很多挑戰。」

研究團隊強調,這項創新醫學工程監測過程中沒有使用攝影機監控,也沒有隱私侵害疑慮,不僅可協助醫療院所管理醫護人員手部衛生,也可降低病患院內感染及提高病患痊癒率與存活率。未來將技術轉移,擴大推動智慧醫療照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