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青少年刑案嫌犯達4.7萬人 當人頭戶、詐團車手居排名首位

去(2024)年青少年刑案嫌疑人達到4.7萬多人,創下歷年新高,尤其不少年輕車手淪為犯罪集團的免洗筷,抓了一批又被吸收一批,除了警政署點出當前少年犯罪的問題,有立委認為現行法制讓查緝難以溯源,也有立委認為目前少年矯正學校代理教師比率偏高,難以遏止問題根源。

大街上兩名男子邊走邊聊天,便衣警察抓準時間,總算抓到詐騙集團的車手,2020到2024年間,少年犯罪以詐欺、竊盜、一般傷害、性交猥褻、妨害秩序和毒品為主,尤其以詐欺案件躍升首位,少年大多扮演車手或提供人頭帳戶角色。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指出,「現在變成是,小朋友像免洗筷一樣,這批小朋友被抓了,抓進去然後去送輔導了,犯罪團體繼續去吸收新的小朋友進來,反而行政先行沒有解決掉現在青少年犯罪的問題。」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指出,現行《少年事件處理法》讓查緝犯罪很難去溯源,也讓青少年車手就像免洗筷一樣,用完即丟,受害者越來越多。

然而要改善青少年的偏差行為,僅靠修法還不夠,也有立委質疑全台4間少年矯正學校代理教師比率偏高,是否能真的解決現場困境?

民進黨立委陳培瑜認為,「一個是孩子們適應老師的狀況,還有就是老師對於學校的理解,還有就是老師所施行的課程可不可以真的累積並且發生效益。」

法務部矯正署長周輝煌回應,「我們在聘這個代理教師,如果是經過第3次的招考,我們才會放寬他的一些資格,但是他還是要有符合教師的一些任用條件。」

警政署則指出,當前少年犯罪的問題是依照目前《少事法》規定,少年觸法案如果不是5年以上重罪,多由少年法院裁定保護處分,施以感化或輔導教育,成年後又有前案紀錄塗銷機制,視同未曾犯罪,也才導致少年付出的代價過低,容易受到犯罪集團煽動,未來會配合司法院研修少事法,針對成少共犯案研議修法方向。

相關新聞